北塔区文学艺术十人展
2020-11-16 16:16:41          来源:北塔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杨栩荣 |          浏览量:254510

前言

北塔区是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邵阳市行政新区。二十二年来,伴随着北塔新城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图强,还有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热诚努力。全区文艺家们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唤,描摹世间百相,讴歌人间真情,为北塔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为北塔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这座崭新的城市增添了风韵华彩。

魏文娟,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二期全省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已出版散文集《漂泊的纯情》、长篇小说《错爱》两部个人专集。曾获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二等奖,全国青年文学征文三等奖,作品被各种文集选用。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七百万字。现为阅文集团签约作家,邵阳市北塔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家协会主席。

感叹北塔

清脆的风铃声,从北塔上空四百年前的历史穿越而来,如今愈为悦耳;醇厚的酒香,从宝庆城百年前的酿造中弥漫而来,如今更为香郁;一座美丽的新城,用北塔人二十年的热血、坚韧、智慧孕育而成,如今灿然人前!

199710月,邵阳市行政区划调整,成立北塔新区,要在资江以北广大荒芜之地建造一座新城。市政府规定五十岁不过江,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机关干部怀着建新城干事业的豪情壮志奔赴北塔区。他们选择了一无所有的新区,选择了还是一片荒芜的江北,选择了一切重新开始!如今,当我漫步在江北华灯初上的街道,徜徉在大气、豪华的住宅小区前,凝望着这里的车水马龙和宽敞繁华的商场,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北塔新城啊!这是用我们的双手建造而成的啊!这里挥洒着我们的青春,洒满了我们的汗水、泪水和热血啊!

我为自己是北塔人而自豪!

选择了北塔区,就对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而亲切,就为它的每一次努力每一份成功而感怀。

永远忘不了自己最初来到北塔区文化体育局时的情景。那时,我也因为撤区而面临重新选择。那时我在区供销联社工作,可我太想成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了,太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了。我一个人来到北塔区文化体育局,见到了当时并不认识的局领导。那时区文体局刚成立,只有一正一副两个局长。那领导一点也不客气,对我说:“小魏呀,我们这里需要的是多面手,既要搞办公室工作,又要兼会计,还要能写剧本。由于编制紧,人员少,进来一人就要一专多能,身兼数职,你能吗?”我一听就乐了:“局长,要找一个能搞办公室、又要懂会计、还要能写作的人确实很难,但我就是你要找的这个人!”我是助理会计师,又从事过办公室工作,还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所以很自信。领导一听也乐了:“好!好!”地连连点头。就这样,我调入了区文体局。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努力地工作和学习,除完成好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外,还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漂泊的纯情》、长篇小说《错爱》,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七百余万字,成为了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作家协会理事,也成为了我区第一位作家;并由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区文体局副局长、主任科员。我常想,如果没有重知识重人才的领导,如果没有在北塔新区的历练和成长,又怎么会有我的今天呢?

想到这些,我心里就充满了感激和自豪!

而像我这样在北塔区成长起来的干部数不胜数。他们与北塔区一起成长,与勤劳智慧的北塔区人民一起艰苦奋斗,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他们的青春,洒落着他们的汗水,泪水,甚至生命;他们中很多人从这里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为北塔区的建设、为我们邵阳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走在微风习习的江北防洪大提上,我总会在西湖桥下停留片刻。这里每天晚上都有广场舞表演,定期有文艺演出,成为了全市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勤劳善良的北塔区人民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而开始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最初,每到晚上,他们一些人聚集在西湖桥下,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不时有人加入,众人围观欣赏。区宣传部和区文体局及时加以引导,派专业人员前去指导,并成立了江北激情广场,为他们购置了音响,建造了舞台,吸引了全市的文艺爱好者前来参与。现在,他们有了稳定的演职人员,专门的演出场地,成为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政府积极扶持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

如今江北激情广场被大家称为幸福广场,每天都有无数的文艺爱好者在这里演奏、欢歌、舞蹈,看到这样的场景,谁的心里会不感到温暖呢?

站在风景如画的江北防洪大提上,夜色里的资江波光粼粼,倒映在水面上的两岸光景更是色彩斑斓,美似仙境。而在这资江之上,会不定期地演绎百舸争流的激荡场面——邵阳市龙舟赛。

我们北塔区有一支全市最大的龙舟团队。每到端午节,我们十六支龙舟队必会争先恐后,独领风骚。他们将龙舟划出了邵阳,从资江划进了湘江,为邵阳人民争回了很多荣誉。

我们的新城建设璀璨夺目,新农村建设也绚丽耀眼。

如果哪一天你累了,就呼朋唤友来我们陈家桥乡田庄村荷花基地放松心情吧。

看到那如梦如幻的荷田,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先生的荷塘很美,但那位于清华园的小小荷塘又哪能跟这230亩、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园相比?当你置身于这田田荷叶和灼灼荷花间,如同置身于仙境,瞬间化身荷花仙子,会有一种“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的醉人心境;

即使在夜间,当你漫步荷花池上的九曲长廊,透过那一座座灯彩虹环,看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亦会有一种“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之感。

在这一片迷人而幽静的世界里,你是否会有一种远离尘嚣,妙做田庄人之感?

当然,你也可以来到李子塘村。看那一座座楼台亭阁在整齐划一的果园里矗立,有如田园诗般在青山绿水间铺展,描绘。徜徉其中,会令你心旷神怡。那五月的杨梅、八月的黄桃更会让你不胜欢喜。

还有田江村的桑葚基地,望城坡村和邓家社区的蓝莓,苗儿村的油茶,茶元头村的蘑菇,都会带给你惊喜连连。

……

正是因为广大干部的不解努力,因为我们北塔区人民的艰苦奋斗,才使蔡锷路、魏源路、北塔路等无数公路纵横交错;才使湘窖酒业等无数优秀企业落户江北;才使市检察院、工商局等市级机关纷纷移师江北而来;才使恒大国际、九盛北海等高档住宅楼在这里鳞次栉比;才让湘郡铭志学校、市三甲医院在这里据足……昔日荒凉的江北乡野,已成为了邵阳市城区最精美的一部分!

-——一座宜居宜游生态园林的现代化新城已展现在我们眼前!

耸立于资水之滨的北塔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当时的知府胡梗、时任南京礼部尚书的邵阳人车大任所倡建。“传说这里的人民苦耕作、勤诵读,却家不殷实,及第者鲜,归咎于风水,因造一塔镇之以兴风水而振人文。”这就是建北塔的缘由。四百年前的北塔风铃声依稀萦耳,而这里的人们如今生活富裕,人才辈出,他们早已成为时代的骄子。只不知胡梗、车大任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叹乎?笑乎?

   彭明剑,男,株洲醴陵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爱好文学,喜欢有温度有烟火气的文字,主张我手写我心,偶有文字见诸报刊。曾是中学语文教师,现供职于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

《访武冈云山胜力寺》

宝刹从来远人烟,

寺在云雾缥缈间。

奇峰七十零二座,

梵音一千八百年。

竹如拂尘除妄念,

泉犹净水洗心田。

任你三千红尘客,

到得此处即神仙。

(武冈云山,中国第69福地,有72峰,“楚南胜境”为华国锋同志所题。“净水“:观世音菩萨净瓶之水)。

 

《鷓鸪天.主席诞辰》

龙起湘楚韶山冲,

开天辟地有谁同?

帝王将相寻常客,

亘古一人毛泽东。

 

英雄气,贯长虹。

满门忠烈万世崇。

休言寂寞身后事,

神州响彻东方红。

 

《渔家傲.访廖耀湘故居》

 北塔巍然阅今古,南岸石矶称砥柱。文管部门办公处,原来是,叱咤风云将军府。

当年远征诛劲虏,骁勇享誉丛林虎。转瞬楼空主人去。朝与暮,资水长诉前朝事。

(公馆就在我寄居地旁,北塔下,资水边,对岸有座小石山,叫砥柱矶,资水受砥柱矶阻挡,形成一个很深的回水湾。公馆看上去普通的很,还不如现在农民的小洋楼)

 

《糖油粑粑记》

糖油粑粑者,长沙府之传统小吃也。源不可考,有好事者言之凿凿,称大宋即有此民间美食云云。

坊间男女多有会此技艺者,街头巷尾业此养家糊口者亦众。其法以糯米水磨为粉,干湿以不粘手粘盆为度;以白糖、红糖、蜂蜜加水调汁,再与锅中香油混合烧沸;取粉适量揉搓成团,压扁成饼状,入油锅炸制即成。

其色鹅黄,如和田黄玉,复如极品鸡血石之桂黄者也;其香馥郁,融米香花香蜜香于一体;其质柔软,嫩滑若少女肌肤;其味甜而不浓,油而不腻,难以尽述焉。

 观之则赏心悦目,闻之则沁人心脾,食之则回味无穷。味超饺子,质胜馄饨。柔韧兼具,上品之谓,诚不虚也。

 湘楚之人,上至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无不好此一口,对其情有独钟。是故糖油粑粑者,可登高堂华屋,亦可入竹篱茅舍。雅俗同好,贫贱俱喜,老少咸宜焉。

湖湘市井一日,自糖油粑粑始,早间二三,满心喜悦;中午一碟,充沛精神;宵夜再啖,梦亦甜香焉。

夫糖油粑粑者,可逞口腹之欲,可作儿时回忆,可怀如烟往事,可解游子乡愁:天地万物,各有妙处,其此之谓乎!

噫!民间之美食者众矣,色香味美如糖油粑粑者鲜矣,欲人淡忘者难矣。呜呼!天下小吃,有胜于湘省之糖油粑粑者乎!

   是为记。

易江波,男,汉族,1959年生,湖南邵阳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高职称,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并连任两届邵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担任过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摄影教师。现为邵阳学院退休干部。本人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艺术摄影作品1000余幅,新闻摄影作品1400余幅,小小说156篇,散文100余篇,其它体裁文章150余篇。其艺术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摄影大赛和省内外大赛中获奖。尤其是摄影作品《喜喜 事》于200810月荣获建国以来首届全国市长摄影艺术大展一级收藏奖(金奖),本人摄影代表作有《喜喜 事》、《和爷爷赶鹅》、《放飞》、《进城》、《赶集》、《苗寨古居》、《祖孙俩》和《瑶乡雪韵》(组照)等。著有小说集《峒路》(2016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和摄影作品珍藏集《眷恋》(20204月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于20124月被评为邵阳市第四届“摄影十杰”,同年6月荣获邵阳市首届文学艺术先进个人奖。

 

散文

老柿树

我的老家屋后有一株两抱粗的老柿树,高十余丈,枝干挺拔,傲立穹苍,撑起一片蓝天。多少年来一直为我们家馈送甜蜜的珍果,给山村增添秀丽的景色。

老柿树植于何时、为谁所植已无从考证,听老辈们讲,它是老祖宗从江西迁来山村定居时植下的,它与村子同岁,是村子变迁、发展的历史见证者。

老柿树开始植在后山坡,因曾经发生过一次山体滑坡,从坡上滑到坡下,山体分割的裂痕至今犹存。这次滑坡对它无疑是一场灾难,然而劫后余生因祸得福,堆集的土石正利它生长,它凭着自己勃发的生命力在顽强抗争中生存发展,从不向人讨赐养料水分,而是吸日月之光华,含雨露之滋润,风餐露宿,在年复一年生育中壮实自己,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后山丛林的樟、梓、楠、椆、松、杉、竹、柏,无一能与它比肩,都是它的儿辈孙辈,仰之弥高,可望不可及。

老柿树有着自己的运行程序,每当东风桃李争春万木吐翠,它就开始发出椭圆形的绿叶,给裸露了一冬的枝条着上新绿的衣裳,随之开出黄白色的花,结出来圆珠般的小果。进入夏天,粗大的叶片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庞大的树冠形成天然的大帐篷,华盖如伞,浓荫蔽日,阳光从树叶间筛下来的花花达达的光点,跳跳跃跃地撒在人们的身上和脸上,数不清的绿果在浓密的叶片中躲躲闪闪作着迷藏,让你看不清庐山真面目。随着季节的延伸,受自然恩泽,多沐日光,满树的绿果长得碗一般粗,系上腰带倒扣下来,累累垂垂,挤挤插插悬吊在浓密的绿叶下,吊得枝条下垂,随风摆动,发出莹莹绿光,让人生出几多遐想。“霜降”过后,“霜大爷”来了,禁不住心旌摇荡,拉着娇艳的柿姑娘一一亲吻拥抱,一个个羞得满脸通红,犹如沾着露水的红玛瑙闪闪发光,从远处看就像一团团流火在燃烧,把整个山村都映红了。

柿果红了,该收获了,孩子们早就盼着这一天,望着树上圆圆的甜柿果一个个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大人们就去采摘,红红的柿果吊在半空中,他们带了箩筐爬上树去,倚在树丫上,用早准备好的长长的竹竿,在顶端开一个“丫”形叉,瞄准柿果叉上拧一下将柿枝折断,收拢来装进箩筐,装满了就放下地。这样一直把柿果摘完,各家都分去一担两担的。同时给邻里每家送去十个二十个的,让大家共赏。柿果摘下来,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尤其是孩子们等不及了,挑出熟透了的柿果用袖子一抹就啃起来,啃得满嘴流汁。分到了柿果,各人有各人的吃法,有的放进米缸里捂着,过上十天半月全熟透了,拿出来鲜吃沁甜沁甜;有的制成柿饼吃;更有的去皮晾干形成柿霜,味道尤其甜美,还可以入药治喉痛、咳嗽,有良好效果。

老柿树一生埋头耕耘、辛勤劳作,从不招惹谁,却也遭受过飞来横祸。据说过去某年月,这地方不知从哪里蹿来了一条蛇怪,到处作恶,专食生灵,为害一方,天怒人怨,上天派“雷神爷”下界收拾它,它逃到柿树上躲藏,被“雷神爷”发现,打一个惊天劈雷将它劈死在树上,柿树被株连烧坏了半边。后来,被烧坏的半边受到风雨的剥蚀形成空洞,成了蚂蚁、赤蜂的巢穴。老柿树把方便让给它们,让它们有个栖身的家。而老柿树自身从此落得半身不遂,但它毫无怨言,并没因此颓丧,因此灰心失望,而是忍着病痛,强打精神,支撑着继续前行,坚持履行神圣职责,给人奉献甜蜜、馈送珍果。它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和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实在值得赞扬。

柿果收获了,老柿树因生育过多而露出来倦意,翠绿的叶儿都慢慢变黄了。叶儿们在风雨中细细商量抉择,要为保全母体作出牺牲,好让母亲蓄积力量去孕育新生。于是它们哼着别离的歌,忍痛割爱,恋恋不舍地一个个自动脱离曾经相依为命、血肉相连的母体,飘飘洒洒笑着回归大地。如此壮烈牺牲行为,实在可歌可泣。

老柿树已属高、大、古、稀,独自守在寂寞的屋后,一呆就是好几百年,不慕荣华,不肆热闹,不求索取。默默地生长,默默地追求,默默地奉献。我对它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我在想,若人间多有老柿树,世界该有多甜美!

唐高波,大专文化,当过老师,现供职北塔区某机关。自幼喜爱文学,偏好真性情文字,相信文学即人学,我手写我口。多年来练习散文写作,有小豆腐块百余篇散见于省市级报刊。虽不登大雅之堂,难改痴迷之心 

父    亲(散文) 

    父亲的老年痴呆是愈发严重了。他说话时几乎所有的量词都忘记了,只晓得说“根”,比如他说“吃了一根药”,“买了一根白菜”,别人听见了,或许要笑,做子女的,心里酸涩得直想哭。要知道,这是曾经能用古文作文章,教过30多年语文的父亲啊!更要命的是,这半年里父亲已走丢两次了。

父亲其实还并不老,60刚出头。前几年因为身体不行,不得已办了病退。退休回家后,我们陪他就医,托人找药,虽然想了些法子,到底是个世界性的顽疾,两三年下来,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我所能做的,就是在休息时间自己心情又不太坏的时候,陪他坐坐。因为疾患,这个曾经体面文雅的人,虽然还记得天天洗澡,却实在是顾里不顾外,常常胡子拉碴,衣裤上满是油污。我为此抱怨母亲,母亲是个火爆脾气,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我又不是不管他,我天天喊,要他换衣衫,总要他听你的才行啊!”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眼角噙满了委屈的泪水。

大概是我素来对父亲比较恭顺,又住得近,患病的父亲对我的记忆还好,虽然有时也想不起我的名字,但始终记得我是他儿子,不怎么嫌烦我。周末的下午,父子对坐,有时我笨手笨脚替他刮胡须,有时生拉硬扯地帮他换外衣,他总是安安静静地听我指使。好几次不是下巴刮红了就是刮破了上唇,他竟然孩子似地笑,全然不晓得疼。有时候工作忙,一连几个星期也没到父亲那里去坐。上下班的时间,父亲总坐在门口,歪着头,睁大眼睛看着我走过。我本来很不喜欢用手势跟人交流,父亲的神态驱走了我的怯懦和忸怩,我渐渐习惯了跟父亲招手。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个孩子,更何况父亲还有病。

人到中年,对家庭、亲情的感恩和依恋如同窖藏的酒,日复一日地浓郁起来。面对生活的压力,双亲尚在,你有时还可以率性地儿子一把的,这是多么大的幸福!只可惜父亲的世界已经混沌懵懂,未免不是遗憾。

其实,我还是不太懂我的父亲。

有一天傍晚,我正在洗澡。妻忽然在浴室门外喊:“爸爸上来了,要见你,你快出来!

我一怔,父亲已经两年没上过楼了。

“等一下,马上就好!”我手忙脚乱地穿衣服。

“吱丫”一声,门被推开了,我纽扣都还没扣好,父亲进来了。在腾腾的雾气里,我隐隐看见他孩子似的笑脸,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什么事,爸爸?”我看见他在掏口袋。

“这是500根钱,把妹崽(我女儿)读书。”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以为我的父亲已经遗忘了一切,却不知道在他仅存的记忆因子里,储藏的全都是对子女的爱。

 

天涯倦客,男。一个投身生活,爱好文学,冷眼世情的人。

 

    短章三首

(一)孩子的眼睛

 

脏兮兮的手

还流着鼻涕

但他看世界

是用最最纯净的

一双眼睛

 

(二)太阳雨

 

我有火热的心

为了你们

我也愿意燃烧自己

但你可知道

那场阳光中的雨

是我止不住的落泪

 

(三)环卫工人

 

是的,和你们一样

我也嘲笑他们

但我嘲笑的是

他们能把吐的每一口痰

扫了个干净

却无法打扫

腌脏的灵魂

 

秋日阳光

 

阳光在枝头跳跃

从一棵树梢到另一棵树梢

象一群嬉笑的孩子

你追我赶打打闹闹

 

一条老狗躺在门前

身形惫懒

杮子羞红着脸

静静等待

深秋花轿的来到

 

这个季节如此温柔

我把阳光噙在嘴里

深情吮吸

秋天的味道

 

马文新19708月出生回族湖南邵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花鸟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九三学社社员 


杨石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邵阳根雕》湖南省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邵阳市湘竹雕刻大师,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盛夏牧趣》入围第十三届山花奖。


夏建发,男,汉族,1962年生,教师。中共党员,邵阳市书协会员,市中小美术教育学会理事。北塔区文联委员;从事书画教育教学工作。辅导学生曾获全国青少年绘画大赛一、二等奖。本人书法作品"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曾获全国总工会书法展览二等奖;书、画作品在市教师书画展览中获一、二等奖。


张铁梅,女,1971年出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三十年,琴棋诗书画,乐学不疲,笔墨中蕴含着触动她心灵的感动和召唤,2017年她在中国第九届华鼎杯诗词大赛中获银奖,2018年书法作品在邵阳市情满潇湘"书画作品赛中获奖,2019年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书法比赛中获奖,2019年,《邵阳晚报》记者为她做了”为生活加点糖"的整版专题报道。


责编:杨栩荣

来源:北塔区融媒体中心

时政要闻
北塔
乡镇
我要报料

  下载APP